比较教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法中学(比较 P51) 英国最老的一种学术性类型的学校,主要招收初等学校毕业(有些文法中学招收新生仍用“11 岁考试制”),学习年限为七年(11—18 岁),以培育学术人才为目的。 2.开端教育(教育史 P100) 是美国 1966 年开始的一项教育计划,又称“幼儿早年教育计划”,它除要求一般儿童在上小学前受 1 年的保育之外,对贫苦儿童也要求从 9 个月开始至少 8 周的保育教育。目的在于进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同一般儿童水平一致起来,以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水平。3.治疗教育(教育史 P105)是美国在 70 年代末以及进入 80 年代以来,在中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对进入大学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的教育形式,实际即给新大学生补课。4.美国中间学校(教育史 P104) 是美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中等教育学校,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修业年限为三年或四年,包括五年至八年级(10—14 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促进他们从小学有指导的学习向中学比较独立的学习顺利过渡。5.史密斯-休士法(教育史 P88) 191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顿法》规定联邦政府对教授农业、商业和工业以及家政科目提供大量资助,强调职业教育构成现行公立学校体制的组成环节,从而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展,公办教育系统纷纷开设职业课,普通中学就改为升学和就业兼顾的综合中学。6.师范教育(培育师资的专业教育。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老师的水平。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7.老师教育(老师教育是对老师培育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老师专业进展的不同阶段,对老师实施职前培育、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进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8.比较教育学(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讨论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讨论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进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9.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 18 世纪初,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有用知识的学校,也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