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

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_第1页
1/6
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_第2页
2/6
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_第3页
3/6
洪灾后农村经济进展状况分析与对策 1、农村经济运行状况 2025 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5 万公顷,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难受后,主动组织农民抢排田间积水,对未受灾的 7.86 万公顷农作物早收快收、颗粒归仓,粮食总产灾后实现 11.2 亿斤,农林牧渔总产值26.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因灾减收,实现 4563 元,同比下降51.8%。2025 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5 万公顷,粮食总产实现17.29 亿斤,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 34.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01 元,同比增长 5.3%。综上分析,2025 年由于洪灾影响,农村经济总量下降,进展速度缓慢,粮食产量因灾下降近五成;2025 年坚持一手抓恢复,一手抓提高,实行有效措施,保障了灾后农业生产,突出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进展,稳定高产高效作物面积,提升了农业进展水平,推动了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恢复性增长。 2、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民生产作业条件差 全市现有的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抵抗灾难能力较低,抗旱排涝能力差,存在“旱了不能灌、涝了不能排、大雨出明水、坝外地过水就绝产”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导致常常出现“水田淹旱田”的现象。同时,由于水田机械快速增加,对农田路破坏严重,不少农田路都成了“水沟子”,导致农民生产作业难、秋收运粮难等问题。特别是洪涝灾难造成部分乡镇农田路损毁严重,生产作业条件极差,对农业生产有确定影响,农田路亟待全面整修。 2.2 农业产业进展不均衡 全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是种植业,收入结构不合理。水产养殖业进展缓慢,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江河泡沼的水面资源优势,名优特鱼养殖、加工还未形成规模。 2.3 农业科技奉献率较低 全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结构、学问结构老化严重,新技术推广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进呈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民使用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自觉性低,照旧依据老习惯支配农业生产,不情愿依据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实施。 2.4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未形成规模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能低、品牌杂、效益差,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进展的需要。同时,土地流转进程缓慢,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 2.5 缺少切实可行的畜牧业进展优惠政策 畜牧业进展优惠政策不配套,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匮乏,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处于断档状态,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使灾后畜牧业将面临更弱势产业境况。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