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浅谈探究性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究发现真理。” 任何科学发明与制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再通过探究的道路达到创新的。然而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不同程度的忽视了物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常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结论,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去巩固公式、规律,致使学生负担大,学习枯燥,兴趣不高,两级分化严重。要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供参考。 一、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题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我们要鼓舞学生敢于提问题,发表新见解。现在传统教学学生往往很少提问题,只等老师讲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质疑、提问题,首先要营造质疑的条件和环境,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废除旧的教学模式,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实行多样化的教法,可实行的方式有复习旧课,课前提问,演示或学生实验,观察自然现象,介绍物理学史等。只要设好提问题的气氛和环境,学生便自然会提出问题。比如,在讲物理“机械运动”一节时,我讲了美国飞行员轻而易举抓子弹的故事后,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书,看完书后,几乎每个同学都问了几个为什么,像我们能否轻易抓住一块飞行的石头?什么情况下很容易跳到行驶的汽车上?书上的插图中两个人的回答是否矛盾等问题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如讨论“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我让学生每个人带一个玻璃球,把球放在光照较亮的地方观察有何现象?也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出了玻璃球后面有亮点,并立即反应出为什么?还有让每个同学拿一老花镜,对着电灯从远处往近处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可见营造适当的环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家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模拟实验,以体现探究精神。比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让学生模拟法拉弟发现问题时的设想,上下移动导体,没电流,不行,水平移动、倾斜移动又会怎样呢?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物理离不开实验,很多问题都是在实验中提出的。比如,在讲物理“水的沸腾”一节时,我们分成四个同学一组,每个同学在观察方面都有所侧重,有的侧重观察从开始加热一直到沸腾烧杯中水的气泡情况,有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