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浅谈高中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人管理,往大里说是一种人生规划,所以无须赘言其重要性。就学生而言尤其是高三学生,重要的是时间管理的策略。这里就个人阅读有关书籍资料的体会结合日常工作经受谈几点意见。 一、“改进时间支配的任何方法都有赖于对目标的清楚了解”。 记得你们在入学感言中的一句话:“我来了\但这里\不是大学!”更记得你们很多人跟我说起过高考成果公布的那个不眠之夜。所以,开学第一节课上我抄给你们一首诗,英国诗人斯特朗的《给生活以时间》“……给生活以时间,纺出你看不见的命运之线。……给生活以时间,去把理想实现。”并且送给你们一句话“为了更远的远方,让我们负重前行”。这一切都为着一个目的,希望我们坚决以时间换空间的信念,对理想对目标保有一份激情。 据说“保持激情”〔enthusiasm〕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的“entheos”,字面意思是“神在心中”。对目标、理想保有一份虔诚一份神圣,“没有剧烈的希求胜利的愿望而能够胜利,世上绝无此理,人间绝无此人”。所以,我常常提示你们每一天问问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这里我想和大家多说点,因为已经涉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动机”,不妨展开一点,让我们真正认识“动机”的心理学原义。我们已经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理性多于感性。心理学认为,动机即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确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整和支配。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敬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需先满足低级需要。 摘引大段资料,无非是想说明,我们在生存需要的激励和引领下维持和调整着我们的动机,基于这样的大前提我们开始谈时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