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通史体系建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上,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拔河风俗,没有体现耕战结合,B项错误;仅从材料判断不出唐诗主要描写宫廷生活,而且也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2019·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又在西北地区,受到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的影响。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与佛教造像风格的变化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绘画技术进步不能解释佛教造像面部表情由生动到庄严的变化,B项错误;历史上各地区石窟的营造,大多是在大大小小政权的支持或默许下完成的,C项错误。3.(2018·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百余年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安史之乱后,河朔型藩镇依然拥兵自重,威胁中央,中原型、边“”疆型藩镇少上供,对中央权威也有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4.(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职权,排除A“”项。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只是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