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老师教学改革探讨计量经济学老师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老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课程。计量课程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课和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针对面对的困难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13-0087-02 引言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一门用于验证和测度的学科,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学科。计量经济学是诞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新型学科,虽然进展历史较短,但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教学和讨论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计量经济学的评价,如 P.Samuelson 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P.Henry 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R.Klein 评价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1998 年教育部把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之后,这门课程在国内普及开来。 计量经济学虽然在中国普及的时间较短,但近几年国内计量经济学的进展特别快。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本、硕、博课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出版的教材不断更新,讨论中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的论文比重持续上升。然而,实际教学当中计量经济学却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特别是对文科背景的经济学类学生来说是“难学”的一门课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和探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本文拟对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薄弱 计量经济学“教学难”的最大特征是文科背景经济学专业学生们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众说周知,计量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而且还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同样要求良好基础。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是导致学生们“难学”的直接原因。这个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对于大多数文科背景学生来说数学性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因此,没有打好高等数学基础。客观因素是学校课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