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课时说课和点评 教学资料--语文说各位老师: 我说的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 1976 年 1 月 11 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动人局面,抒发了人民群众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的强烈感情。全文虽仅 600 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恸欲绝。 评:开首即直入主题,分析教材,简洁、明了。但除了课文内容、中心和文章的语言表示特色以外,还应揭示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由几段组成,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整篇课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难以评价说课者教学内容取舍的恰当与否,也无法将说的内容放到整体的背景上去考虑研讨。 我计划布置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局部谈谈自身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先谈的是我对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开篇的景语描写,不只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更烘托了人们当时的悲伤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着,用“挤满”极言人之多,用三个“都”强调人心齐。最后又由“面”到点,推出三个典型性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焦急、耐心”一对反义词,有力地表示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深厚感情。 评:在对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现在又接着解剖所说课时的教学内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说教材时没有说清课文分几段,所以这里突然说“先谈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听者会感到惘然。假如能在上面“我计划布置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这句话之后,加上“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准备教学课文的第一段”,听者就会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还得对课文分几段,每段讲什么作出交代)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我确定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评:应说清“大纲要求”是什么样的要求;“同学实际”是个什么样的实际。假如太笼统了,“根据大纲要求……同学实际”之类的话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说了,其实也等于没有说,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学会第一段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细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等灵车”时的感人局面,激发同学热爱并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 5.指导感情朗读。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