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比选道路工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比选 摘要:文章对水泥搅拌桩、CFG 桩及预制管桩等复合地基处理工法的技术、经济、施工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该道路软基处理采纳 CFG 桩工法。并详细介绍了该工法的适应性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道路软基处理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目前,道路软基处理的主要对象是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的软弱土层,工程实践表明,只要施工质量能够保证,复合地基处理效果较好,且工期短。现阶段常用的复合地基法处理工法包括搅拌桩,旋喷桩,砂石桩、CFG 桩,刚性桩等。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道路等级要求及对工期的要求,软基处理工法的选择也不同,但工法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不仅需考虑上述技术方面的要求,也需从经济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种质优价廉的工法,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 2 项目背景 2.1 工程概况 该工程周边多为已建成的高尚住宅小区,但居民入住后发现周边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周边道路未建设,出行靠开发商修建的临时路,排水、排污只能通过临时渠道乱排乱弃,严重污染环境,更有甚者,该区域排水不畅,汛期常常出现内涝。由于已严重影响入住居民的正常生活,市民意见极大。基于此,该道路的修建势在必行,业主给定的工期为 6 个月。 本工程位于西南部台地及冲洪积平原地带地貌区,原地貌为浅海区,现经人工填海成为陆地,经填土整平后,地势大体平整。工程场地勘察范围内主要分布有填筑土层、全新统海相沉积层、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其中: (1)人工填土层系人工堆积回填而成,以花岗岩残积土为主,土质非常不均匀,强度低,压缩性高,湿陷性轻微,以松散为主,未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且夹杂着大块的花岗岩块石; (2)淤泥层呈流塑状态,含有机质、腐殖质,具臭味,含少量贝壳碎片,底部不均匀含少量砾砂,物理力学性质差,为场地内软弱土层。未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 2.2 道路技术要求 (1)设计荷载等级:BZZ-100; (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Ⅰ级 (3)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路面结构类型:柔性路面 (5)设计使用年限为 15 年 2.3 软基处理技术要求 (1)工后沉降量≤10cm; (2)差异沉降 3%; (3)交工面承载力需≥140Kpa。 3 方案比选 3.1 水泥搅拌桩 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