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整合 5 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指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育自己主动猎取学问、稳固学问的能力,制定学习打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关怀到大家!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 1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 地 r 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 GMm/(r 地+h)2=m4π2(r 地+h)/T2{h≈36000km,h:距地球外表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F 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7.9km/s。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 2 (1)粒子散射试验 1909 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现象: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几乎到达 180°,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转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假如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匀称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转变。散射试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匀称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 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试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 3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