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总结(十一)高考已尘埃落定,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所任教的两个毕业班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到达了学校所定的目标,终于可以舒缓一口气。但舒气之余,回首曾经走过的路,猛然想起应当做些总结工作,以便今后的高三语文教学能更上一层楼。回首过去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感慨良多。其中有满意也有遗憾,满意的做法是:一、依纲靠本夯实基础"依纲'是指依靠考纲。《考试说明》就是我们的考纲。高三的第一节课,我就把考纲投影出来让同学们通读,熟识考纲的要求,认真对比考纲,把各个学问点一一加以熟识,以此作为复习的指导。"靠本'是指依靠课本。刚开始进入高三学习的时候,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高考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于是就把教材抛在一边,一味地去追捧复习资料。对老师讲解五、六册的课文不感兴趣,尤其是高三〔5〕班的复读生,上课不听,自己另搞一套,影响到不少应届的同学。结果,在第一次的复习检测中,及格率不到 20%。确实,高考题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外,完全出自教材的题目看起来相对很少,可以说是没有。但是,这个并不说明教材就没有用。高考考查的是基础学问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学问的重要载体。比方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查的学问点如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都可以在课本里找到。此外,基础能力在课本上也有表达,高考题中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如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概括中心等都是我们学习课本时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时,涉及到相关学问能力点,多翻一翻课本是大有裨益的。我把这些道理反复地跟同学们讲,并用大量的高考题例作证据,最终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课本的重要,自觉地把 16 册的语文课本找回来,按老师的要求将全部的文言文通读并翻译一遍,重点记忆120 个常用实词,加强了解考纲列出的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堂上,我也着重关怀学生梳理 16 册文言文的有关学问点,让学生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们的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精练巧练形成能力在高三阶段,复习、练习的资料积累如山,而且良莠不齐。与其陷于题海,倒不如通过解答法律规范的示例性的高考题,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其实,每年的全国十多套高考题就是最好的练习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全国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地方卷具有很大的借鉴性,因此语文备考,讨论历年高考题特别重要,在做透高考题的前提下,再辅以肯定数量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