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中,一是建立听课制度—注重随机性讨论;二是建立督导制度—增强权威性、全面性讨论;三是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注重增量的讨论;四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注重抽样性讨论;五是其他质量评价方式—注重社会评价的讨论。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制,是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良好进展的优质保障。在宏观政策上,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行业起着很大的政策指引,并且讨论制定出定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的专业目录,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育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数据平台为观测点的年报年检制度已经实施。从各地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实践来看,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也体现了形式多样、方法多元、手段综合的基本特点。 一、听课制度——注重随机性讨论 对于老师教学能力的考评,主要是采纳从听课的形式,对于听课的客体主要由院级领导、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等几个部分组成。对于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年轻骨干老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和丰富他们的教学手段,并且改变不法律规范表述和手势习惯,对于新聘老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尽快的适应新的岗位,熟悉教学业务,尽快进入老师角色;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为了纠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离大纲、进度脱节、教学脱纲、授课能容不符等问题;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是听课制度的外延扩展,通过优秀课程教学的典范作用,法律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跨专业代课的老师,进行试讲、评课,设定跨专业代课门槛。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班级少,少数专业老师欲跨专业从事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通过实行“跨专业授课准入制度”,经集体评议其教学水平和能力水平,决定是否可行;建立了“课堂教学工作评价指标”,确定教案准备、学生沟通、教学重点、兴趣培育和教学手段等 10 余项评价项目和具体评分等级,采纳教研室主评、老师互评、学生测评和专家考评等综合等级评价法。这比一般意义上的听课制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督导制度——增强权威性、全面性讨论 本系的教学督导,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院专职督导员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主管教学副主任负责。以抽查式听课的方式,检查老师教学质量,以考察教务科、教研室工作计划、总结和日常管理等,衡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