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 8 页中得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ﻩ1、借助解决问题得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得道理。ﻩ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得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育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得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得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得简洁美。ﻩ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得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得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得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得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得简洁美。在练习得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得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ﻩ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得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得混合运算。ﻩ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得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ﻩ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ﻩ一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 48 页例2得情境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得完整性)ﻩ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 3 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 7 个人。ﻩ(二)根据上面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2)学生汇报、沟通。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得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得综合算式4&ti mes;3=1 2(人) 4×3+7 7+(4&ti mes;3)ﻩ12+7=19(人) =12+7 =7+12=ﻩ19(人) =1 9(人)ﻩ3、指解法不同得学生进行板演,并让她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ﻩ【设计意图:例 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得经验,给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得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得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得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得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二、合作沟通、初步探究ﻩ(一)沟通比较、理解运算顺序得必要性ﻩ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得人数。ﻩ(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得简洁美ﻩ1、呈现算式:7+(4&t i me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