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 ——基于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得培育 《数学课标》中关于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得含义,其中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得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得应用意识,要从“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入手。数学是做出来得,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得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尤其一二年级学生,她们在学习新知识得过程中,必须要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建立起事物得表象,唤起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借助实践活动培育应用意识。 一、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得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得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得关系,引入对新得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得认识。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得体验。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得情境:有位同学得数学日记写得特别有意思,请您来读一读:今日早晨,我从 2 分米长得床上爬起来,拿出1毫米得牙刷,70 米长得毛巾擦脸。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9 00 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得凳子上,拿出 7 厘米厚得数学书,准备开始上数学课。这样得情境设计,能迅速引发学生得质疑,并激发学习新课得学习兴趣。即由日记中不合理得长度单位引出今日课上学习得内容。将生活与数学学习相结合,这样设计,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 组织动手实践,培育学生应用意识 二年级学生特别喜爱动手实践活动,因此,课堂活动要让学生参加估测、实际测量及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得关系,并安排活动寻找生活中“1分米”“1 毫米”得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得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得联系,增强学生得应用意识。 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第一环节:认识分米。我先抛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得米与厘米得知识有哪些呢?为接下来学习分米、毫米知识并梳理它们之间得关系做好铺垫。接着,我出示一根蓝色纸条,给出提示:老师手里得铅笔是 1 分米长得,和这根蓝色纸条一样长,请您估一估手里得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呢?先估测长度,再追问:那我们要知道确切得厘米,应该怎么办呢?学生都知道用尺子测量。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并动手量一量。测量结束,还需再次感受 1 分米有多长,我组织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