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得教案 【资料先知】 魏学洢生于1 5 66年,卒于 1 6 25 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 1622 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第一个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 5 62 年生,1633年卒)在她得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得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得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得进展。然而,这样“贵值兼金价”得工具,是绝不会很快用在工匠艺人之手得。因此,微雕得真正意义上向“微小”得革命,当在放大镜普及之后。王叔远雕刻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目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得卓越技艺。 【自主学习】 一、基础字词句 A级 1、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 (1)注意以下字得读音: 罔( ) 膝( ) 褶( )髻( )倚( )戌( ) 篆( )八分有( )奇( ) 诎右臂支船( ) (2)注意以下句子得正确读法(用“/”划分朗读得节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疑问写在下面) 3、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 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问题探究:B 级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得? 2、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 3、本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较快地背诵出来? 4、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同学们朗读文章第一段和第六段,概括段意。 6、开头结尾得两节文字可以看出,说明得对象是什么?要说明核舟得什么特征? 7、怎样表现奇巧、灵怪? 8、来看看雕刻家在这小小得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9、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她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得?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对这些人物得介绍。抓住船头三人得神情态度,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她们此时此地得什么样得心态? 【片段品味】C 级 一、阅读第(2)段,完成后面得练习。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得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得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