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质量,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法律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1、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专题讨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二、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1、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2、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加能力。 3、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法律规范,遵循诊疗常规。4、仔细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 17 项核心制度,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5、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三、医疗技术管理。1、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实行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四、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法律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中有记录。检查标准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法律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