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 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得原则,实行湿式卫生得清洁方式。2、应根据环境表面与污染程度选择适宜得清洁剂。3、有明确病原体污染得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得消毒剂,消毒产品得使用根据其使用说明书执行。4、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纳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5、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得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注: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得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得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7、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得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实行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得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8、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得擦拭布巾与地巾。9、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得兼容性,选择适合得清洁与消毒产品。10、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得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11、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注: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得环境表面进行得清洁与消毒处理。)12、环境表面不宜采纳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13、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得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与消毒剂内。二、日常清洁与消毒1、各部门与临床科室根据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得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见表一。(注: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得区域。如更衣室、会议室、医生办公室等。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得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得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得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血透室等。)2、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3、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得环境表面,应先采纳可吸附得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得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得消毒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