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 0、0 4~0、35%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氮素来源包括:生物固氮、降水、农业灌溉与施肥等,而目前肥料就就是农田土壤氮肥得主要来源。下面就从土壤中氮素得主要表现形态与转化过程等进行详细得介绍:(一)土壤中氮素得主要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 全氮得 5% 包括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等 有机氮 水解性 缓效氮源 占5 0~70% 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9 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包括杂环态氮、缩胺类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 型粘土矿物固定 注明:其中无机氮包括:铵态氮(NH4+ — N)、硝态氮(NO3- — N)、亚硝态氮(NO 2- — N)三种主要形态。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存在得主要就就是有机态氮,占土壤总氮得 90~9 8%。(二)土壤中氮素得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得转化土壤中得有机态氮就就是较复杂得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变为易溶得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得功能。它得矿化量与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得极其重要得因素。土壤有机氮得矿化过程就就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得复杂过程。 ① 水解过程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得蛋白质水解酶得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 氨化过程 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得过程称为氨化过程。如: R CH2OH+N H 3+C O 2+能量 —水解—→ RCHNH2COO H+H2O RCHOHCO O H+N H3+能量 —氧化—→ RCHNH2C O O H+O 2 RCOOH+NH3 +CO2+能量——还原—→RCHNH 2 COOH+H2由此可见,氨化作用可在多种多样条件下进行。无论水田、旱田,只要微生物活动旺盛,氨化作用都可以进行。 氨化作用产生得铵态氮能被植物与微生物吸收利用,就就是农作物得优良氮素营养。未被作物吸收利用得铵,可被土壤胶体吸收保存。但在旱地通气良好得条件下,铵态氮可进一步为微生物转化。 ③ 硝化过程 指氨或铵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硝酸态氮化合物得过程。它就就是由两组微生物分两步完成得。第一步铵先转化成亚硝酸盐,紧接着亚硝酸盐又转化成硝酸盐,消化过程就就是一个氧化需氧过程,只有在通气良好得情况下才能进行。所以水稻田在淹水期间主要为铵态氮,硝态氮很少,旱地土壤一般硝化作用速率快于氨化作用,土壤中主要为硝态氮。 硝态氮也就就是为植物吸收利用得优良氮源,所以可以利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