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讨论》 开 题 报 告 自贡市自流井区曾家岩小学二零一六年十月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讨论》目 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讨论背景三、创新之处四、讨论的理论依据五、课题的界定六、讨论目标七、讨论对象与内容八、本课题的讨论方式与方法九、实施步骤十、课题讨论的主要措施十一、讨论条件分析十二、讨论成果假定十三、课题讨论机构十四、课题的监控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讨论》开 题 报 告一、 课题的提出: 1、2001 年,我国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首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同时,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也做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于扭转传统重知识轻情感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具有深刻的意义。2、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从课堂教学的意义上说,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是苦恼、厌烦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多元化,除了对知识能力的关注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中,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讨论》的课题讨论。二、 讨论背景 1、讨论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国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反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进展的广度和深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从“为了猎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猎取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要鼓舞学生主动去探究,猎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2、国内外讨论现状 国外关于情感目标分类的讨论最早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克拉斯沃尔等人,并于 1964 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