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学生现状分析根据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掌握比较好的知识比如: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统计、位置与顺序等内容加以利用,充分应用到联系密切的新知识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及掌握;而对于 20 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运算这方面掌握较差的内容来说,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度,为以后学习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打好基础。二、 教学目标Ⅰ、数与代数1、联系实际,能正确地数出 1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正确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大小。3、借助 100 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 100 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6、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 、“半时” 和“大约几时”。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8、能用 100 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量。Ⅱ、空间与图形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Ⅲ、统计与概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Ⅳ、实践活动1、在拼摆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培育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进展数感。2、培育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信息的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3、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经历探究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