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 1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① 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② 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③ 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2.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 ①—c—Ⅲ ②—b—Ⅳ ③—d—Ⅰ ④—a—Ⅱ(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如图 B捕食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从最高点判断,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易错警示] (1)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 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 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必修 3 P72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 、大草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