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5 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连续进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导致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数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连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的体系和进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爱好,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育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进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重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的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育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足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防止、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的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