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本科毕业设计-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_第1页
1/26
本科毕业设计-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_第2页
2/26
本科毕业设计-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_第3页
3/26
毕 业 论 文题 目 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讨论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工业工程 班 级 工程 0701 学 生 陈绍芳 学 号 20250407004 指导老师 曲一兵 二〇一 年 五 月 二十 日第一章 绪论1.1 统计质量控制的背景1.1.1 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统计质量控制简称 SQC,是在质量控制图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使质量控制得以数量化和科学化,从而预防性的控制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SQC 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所有的工序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特征值尽可能长地等于或接近于期望值,提高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突破了单纯事后检验的局限性,通常也称为统计过程控制 SPC。1.1.2 国内外进展状况统计质量控制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休哈特在1925 年提出了休哈特控制图,同年道奇提出了计数抽样检验方案。当时这样的方法并没有被完全重视理解,只在少数工厂中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的需要,对武器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提倡统计质量控制,促使控制图和抽样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进展和完善。在 1942 年,美国国防部将休哈特等一批专家召集起来,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在各地宣讲并强制推行。这一举措不但成功解决了美国军需品的质量问题,而且还使美国的军工生产在数量、质量以及经济上都迅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为了振兴濒临崩溃的经济,从美国引入了质量管理的方法。在美国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的帮助下,日本的质量管理得到迅速进展,在短短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创建了日本式的质量管理,使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跃居世界前茅。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考察了日本的经济后说:“日本的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吸取了日本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有计划地普及和应用统计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1978 年开始推行质量管理和统计技术,并在 1981 年成立了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数理统计方法标准体系。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统计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1.2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简介1.2.1 六西格玛管理的进展状况六西格玛管理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摩托罗拉公司最早提倡的一项商务举措。近年来更多的公司(如通用电气、索尼、联合新号等)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故事更为华尔街所关注。六西格玛管理即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本科毕业设计-产品统计质量控制方案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