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把握·历史脉络]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条知识主线: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第4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①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1)主要主张①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②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③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代表人物①康有为a.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b.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c.策划新政,期望以西方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②梁启超a.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b.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c.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d.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③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主张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④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历史评价①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②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启蒙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腐朽旧文化。3.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向西方学习(1)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①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②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③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①中心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②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③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①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②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③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2.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科学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