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夏商早期五刑——墨、劓、膑、宫、大辟王命——包括誓(约束)、诰(告诫)、命(君主的命令)等多种形式。(夏商立法活动)夏商五刑——墨、劓、髌、宫、大辟。大辟即死刑,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 罚,髌是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劓即割掉鼻子,墨刑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注之后, 再染以墨的刑罚。 天罚——奉天罚罪、代天行罚,过往防止权利受到挑战,借对上地和祖先神的憧憬,假借托其授命和保佑,巩固自己的权威。违背王命,就是获罪于天,必须受到惩戒。神判——假借神意判刑罚罪,这是人类社会早起普遍具有的一种习惯和审判方式。西周明德慎罚——明德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罚适用原则。五礼——吉礼(祭祀)、凶礼(悼念、慰问)、宾礼(朝聘会同)、军礼(征伐)、嘉礼(饮宴婚冠、节庆活动)《九刑》——周初旧有的九篇刑书《吕刑》——西周中期的重要刑书,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总原则为明德慎罚。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可以用钱财代替或抵消其刑罚。赎刑——赎刑是用钱财代替或抵消其刑罚的一种制度。傅别——也是一种书面契约,在借贷活动中使用。把契约写在竹木做成的简上,把七月分成两半,债权人与官府或立契双方各执一半。该类契约在诉讼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六礼——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求婚)、问名(请媒人问女方形式、出生年月日等用 于宗庙占卜婚姻吉凶)、纳吉(祭祀)、纳征(送聘礼,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请期(商定婚期)、亲迎(男方按父亲之命去迎接女方)。七出——无子、淫泆、不事姑舅、口舌、窃盗、妒忌、恶疾。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狱讼——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司寇——即使中央司法机关,又指中央司法长官。路鼓——申诉者击打官门外所设之鼓,由专门受理路鼓的人先倾听直诉,再告知于周王,露骨制度到封建时代发展为等稳固制度。肺石——王宫门外设立暗红色的石头,有冤屈者在肺石上站立三天,司法官即受理此案。圜土——隽语在构造上用土筑成圆形围墙,故名圜土。对于圜土关押之刃,要强迫劳役,并加以羞辱使知耻。囹圄——也是西周监狱名称之一。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质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