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得观察与护理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就是机体内在活动得客观反映,就是推断机体健康状态得基本依据与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得观察与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得观察与护理。第一节 体温得观察与护理一、体温生理(一)体温得产生体温(temperature)就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与中枢神经得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ll 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与衣着厚薄而变化。(二)产热与散热1、 产热方式 机体得产热过程就是细胞得新陈代谢过程。2、 散热方式 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人体最主要得散热器官就是皮肤。辐射(radiation) 就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得物体表面得散热方法。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得 60%~65%。在低温环境中,它就是主要得散热方式。传导(conduction) 传导就是机体得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得较冷物体得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得导热性能。对流(convection) 对流就是传导散热得一种特别形式,就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得流动来交换热量得一种散热方式。蒸发(evaporation) 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得一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得 20%~30%。(三)体温调节人体体温得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得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自主性体温调节就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得产热与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得体温调节方式。(四)正常体温正常体温就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就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与直肠得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就是:口温 37℃(36、2℃~37、2℃)腋温 36、7℃(36、0℃~36、7℃,比口温低 0、3℃~0、5℃)肛温 37、5℃(36、5℃~37、5℃,比口温高 0、3℃~0、5℃)(五)影响体温得因素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得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1、时间 2、 年龄 3、 性别 4、 饮食 5、 运动 6、 情绪 二、体温异常得观察护理(一)体温过高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fever)。发热就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得 0、5℃时,称发热。1、 发热得程度推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分为:低热 3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