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病例对比讨论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 讨论类型 一般实施步骤 资料得整理与分析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优点与局限性第一节 概述1.病例对比讨论 C a s e-contr o l S tu dy,也称为回顾性讨论 r e tros pective st ud y一、病例对比讨论得概念 病例对比讨论选择一组所讨论疾病(或临床事件)得患者组成病例组,以未患有该疾病者(或未发生某种临床事件者)为对比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某个或某些因素得暴露史,通过比较两组暴露史得有无或暴露得剂量,讨论暴露因素与所讨论疾病(或临床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 一种常用于广泛探究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得分析性流行病学讨论方法二、病例对比讨论得基本原理三、病例对比讨论得特点 观察性讨论,回顾性收集讨论对象得暴露情况(人群就就是自然生病得,无人为干预) 必须设立对比组 (可比,未患某病) 时间顺序:从“果”→“因” 一般不能明确因果得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讨论提供线索和方向思考:病例对比讨论和历史性队列讨论得异同点?两种讨论设计本质得不同就就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得分析思路不同。病例对比讨论按就就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讨论尽管就就是“回顾”过去得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就就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就就是回归性得讨论设计,后者就就是前瞻性得讨论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得分析思路来说),只不过就就是过去得资料,有点“回顾”成分而已,容易使人混淆两者。适用情况 疾病比较罕见,如恶性肿瘤得讨论 埋伏期较长得慢性病,如心脑血管讨论 深化检验病因假说 对疾病得发生还没有深化了解,可初步探讨病因 讨论人群流动性特别大,不适合队列讨论第二节 讨论类型一、非匹配病例对比讨论病例和对比之间得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二、匹配病例对比讨论1、成组匹配 cate g ory m a tc hing 或称频数匹配 freq u e n cy m a t ching 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得比例一致2、个体匹配 ind i vidua l matching 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1)病例与对比匹配得因素 ◆ 混杂因素 conf ou nd i ng fa c tor(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就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讨论吸烟与肺癌,性别就就就是一个混杂因素) 常见因素:年龄+性别 不能匹配得因素 - 讨论因素与疾病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