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虚拟团队讨论现状及进展趋势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进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关虚拟团队的讨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结合国外最新的有关虚拟团队的文献资料,对国外虚拟团队理论模型讨论和实证讨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国外虚拟团队的未来讨论方向,从而提出了对我国虚拟团队讨论的启示。 关键词:虚拟团队;理论模型讨论;实证讨论;变量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一些组织开始引进虚拟团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在虚拟团队中,其成员在空间分散,主要通过电子信息沟通技术来协调工作。而且,新的沟通技术的进展,例如互联网等,加速了这种趋势。目前,虚拟团队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 R&D 组织,客户服务、科学讨论等。Hertel 和 Geister等认为虚拟团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至少有一个成员位于不同的地点、时区或组织;通过电子媒体来沟通和协调。 国外对虚拟团队的讨论始于 20 世纪 90年代初期,在 1995 年以后得到蓬勃进展。其讨论范围已经从虚拟团队的概念和定义探讨、虚拟团队的探究性讨论进展到对虚拟团队的影响因素、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讨论,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而且讨论方法也从理论探讨、定性讨论转向定量和实证讨论。国内学者王重鸣和唐宁玉认为国内的虚拟团队讨论中,以探究性、定性讨论为主,实证讨论很少,而且多数讨论并不涉及到具体的讨论环境,而更多基于个人对虚拟团队的看法和认识。 本文分析了近几年国外关于虚拟团队的讨论文献,拟从理论模型讨论上来揭示国外对虚拟团队的讨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来探讨虚拟团队的未来进展趋势和讨论方向,以期帮助我们对虚拟团队的运行机制有更好的了解。 二、 虚拟团队的理论模型讨论 目前,国外对虚拟团队的理论讨论主要集中于虚拟团队的团队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分析,其中较有影响是以下几种。 1. 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模型。在虚拟团队的不同工作阶段,其工作任务的重点也随着变化。Hertel 和 Geister 等的生命周期模型根据具体任务不同,把虚拟团队分为五个阶段。 该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一个虚拟团队的“虚拟度越高”,每个阶段的任务区别越明显。其中执行阶段和进展阶段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并且对于一个短期合作的虚拟团队而言,认真的解散阶段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合作。 最后,Hertel 和 Geister 等认为在虚拟团队管理中,由于时间、空间分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