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风荷载作用下得内力与位移计算由设计任务资料知,该建筑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室内外高差为0、45m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为 C 类,结构总高度 19、8+0、45=20、25m(基础顶面至室内地面 1m)。 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得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即1、因结构高度 H=20、25m<30m,高宽比 20、25÷18、2=1、11<1、5,故可取;2、为风荷载体型系数,本设计按《建筑结构荷载法律规范》(GB500092025)中规定,迎风面取 0、8,背风面取 0、5,合计=1、3。3、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本设计得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C 类,按下表选取风压高度变化系数。7、1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得计算简图6 轴线框架得负荷宽度 B=(6、6+6、6)/2=6、6m。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表 7、1:表 7、1层号离地面高度Z(m)W0(KN/m2)h 下(m)h 上(m)14、650、651、01、30、44、653、99、5428、550、651、01、30、43、93、98、70312、450、651、01、30、43、93、98、70416、350、651、01、30、43、93、98、70520、250、741、01、30、43、91、06、22根据表 7、1,画出 6 轴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得计算简图,如图 7、2 所示:图 7、2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得计算简图7、2 位移计算 7、2、1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 考虑现浇楼板对梁刚度得加强作用,故对 6 轴线框架(中框架梁)得惯性矩乘以2、0,框架梁得线刚度计算:跨度为 7、3m 得梁(b×h=250mm×600mm): 跨度为 3、3m 得梁 (b×h=200mm×400mm): 7、2、1、1 框架柱得线刚度 1、底层柱: A、D 轴柱: B、C 轴柱: 2、上层柱: A、D 轴柱: B、C 轴柱: 7、2、1、2 侧移刚度 D 计算 框架柱刚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见表 7、3: 表 7、3 表 7、4 各层柱侧向刚度计算层次柱别屋面层A0、875 0、30 9467 44180 B1、35 0、40 12623 C1、35 0、40 12623 D0、8750、309467四A0、875 0、30 9467 44180 B1、35 0、40 12623 C1、35 0、40 12623 D0、8750、309467三A0、875 0、30 9467 44180 B1、35 0、40 12623 C1、35 0、40 12623 D0、8750、309467二A0、875 0、30 9467 44180 B1、35 0、40 12623 C1、35 0、40 12623 D0、8750、309467首层A1、17 0、53 7056 30354 B1、80 0、61 8121 C1、80 0、61 8121 D1、170、53705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得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即有: 式中 第 j 层得总剪力标准; 第 j 层所有柱得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