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生物剂量测定法生物剂量测定器 :长方形或圆形薄金属板(或 X 光胶片)中间挖 6 个长方形孔,每孔为 1.5cm×0.5cm,孔距 0.5cm,上置一可将各孔遮盖及暴露得活动板。测定部位:一般多选在腹中线两侧或上臂内侧,因这些部位对紫外线比较敏感。测定方法:– 操作者抽动测定器遮盖板,每隔 5、10 或 15 秒依次抽动插板照射各孔,直至 6 孔全部照射完毕– 照射后 6~12 小时观察测定部位,以出现最弱红斑孔得照射时间为一个生物剂量。– 如照射后 6 个孔均未出现红斑或全部出现红斑反应,则应适当增减每孔照射时间,重新测定适应症:•全身照射: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局部(体表)照射 :疖肿、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 丹毒等•体腔照射 :外耳道、鼻、咽、口腔、阴道、直肠、窦道等腔道内感染 •光敏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禁忌症:恶性肿瘤、高热、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急性湿疹、日光性皮炎、皮肤癌变、色素沉着性干皮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光敏性疾病、应用光敏药物(光敏治疗除外)等。注意事项:•治疗室应通风良好•尽可能预约患者集中时间治疗•治疗前应告知患者红斑量照射后皮肤上会出现红斑•治疗部位得皮肤应进行清洁•紫外线照射与其它物理因子治疗配合应用时,应注意先后顺序•定时更换灯管•紫外线灯管不要用手触摸,清洁灯管应在冷却时进行附:各病种紫外线体表照射剂量参考表不透紫外线1孔2孔3孔4孔5孔6孔紫外线首次剂量参考表(MED)病种照射部位首次剂量增加剂量照射间隔次数疖肿面部躯干四肢3一 56一 88一 101一 21一 21一 2每日或隔日一次3一 5痈颈后背后8一 106 一 81一 21一 2每日或隔日一次3一 5急性蜂窝织炎面部四肢3一 58一 101一 22一 3每日或隔日一次4一 6甲勾炎病灶局部20 一 3010一 20每日一次4一 6淋巴结炎病灶局部3一 41一 2每日或隔日一次4一 6丹毒四肢躯干10一 126一 82一 32一 3每日或隔日一次5一 7虫咬伤病灶局部7—102—3每日或隔日一次2—3注射后局部炎症病灶局部8—102—3每日或隔日一次3—4血肿病灶局部3—51—2每日或隔日一次3—4褥疮褥疮疮面周围正常组织1—28—104—612—31—2每日一次3—56—86—8静脉炎病灶局部5—61—2每日一次3—5急性乳腺炎病灶局部3—41—2每日或隔日一次3—5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局部照射参照各部位首次照射剂量表每日增加 30%每日或隔日一次6—10带状疱疹照射局部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