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指南(全文)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且中国人群的终生卒中患病风 险居世界首位。《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5》在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5》的基础上,对急 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流程管理、术前评 估、血管内治疗策略、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进行了广泛更 新,包含 6 大方面,30 条推举意见,旨在为临床实践给予法律规范性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目前发表的多项大型临床讨论结果证实,对于合理筛选的大血管闭塞卒中 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基于这些临床讨论的纳入 及排除标准制定适应证与禁忌证如下:适应证1.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动脉闭塞。2.CT 排除颅内出血。3.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 6 h 以内;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为 6~24 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后可推举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 以内,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4.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1.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2.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3.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 90 d。如患者具备上述禁忌证,但因缺血性卒中可致短期内存在危及生命的严重 后果,临床医生需进一步权衡利弊,可在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并猎取知 情同意后进行血管内治疗。流程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转运分为逐级转运(drip and ship)模式和直接转运 (mothership )模式。逐级转运模式是指先将患者送至就近的卒中中心,符合条件可行静脉溶栓。假如怀疑或经影像学证实为大血管闭塞,启动静脉溶栓后即刻转运至具备 血管内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逐级转运模式早期应用静脉溶栓能够溶解或 缩小血栓,提高血管首次再通率。直接转运模式是指直接将患者送至具有血管内治疗能力的卒中中心。直接 转运模式避开了逐级转运模式中院间转运产生的时间延误,虽然延迟了静 脉溶栓,但血管内治疗的启动时间提前。然而,对于具体哪种方式更好这一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和医疗 资源差异较大,需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各级医院的位置、距离及初级救治 机构的工作效率进行个体化选择。因此,在进行转诊时,应快速对本区域 各急救及卒中中心进行梳理,从而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最佳运送策略。指南推举(1)对于需要进行闭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