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2025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_第1页
1/5
2025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_第2页
2/5
2025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_第3页
3/5
2025 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全文)冻疮指寒冷所致比较严重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发生在冬季或早春气温较低、潮湿的地区,长江流域常见,好发于手足耳 轮及鼻尖等处。冻疮指寒冷所致比较严重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发生在冬季或早春气温较低、潮湿的地区,长江流域常见,好发于手足耳 轮及鼻尖等处。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发病时,手、足等患处灼 痒、热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一、病因冻疮形成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机体自身的功能状态,如皮肤 血管对寒冷敏感度、自主神经功能、遗传因素;外因主要指环境温度、温 度、防护措施等。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特别是气温在 10 °C 以下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鞋袜 过紧、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二、发病机制 寒冷引起冻疮的机制未明,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中度寒冷暴露时,正常人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出现扩张,以维 持血流灌注。冻疮病人则出现较粗的皮肤小动脉持久性痉挛收缩,较细的 表浅血管持久性扩张,产生血液淤滞、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 损害。如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可出现血管麻痹性扩张、静 脉淤血、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三、临床分型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即冷伤有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冷伤,另一类称冻结 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是由 10C 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 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溃足等。冻疮为非冻结性冷伤的一种,根据冻伤 的程度可分为以下 3 度。I 度(红斑性冻疮):皮肤浅层冻疮。局部皮肤发白,继而红肿,可有局 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等。II 度(水疱性冻疮):皮肤全层冻疮。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 可出现水疱,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痛苦剧烈,数日内水疱干枯,2~3 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III 度(坏死性冻疮):皮肤和皮下组织冻疮。其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 织或肌肉骨骼,多在伤后 3~7 天出现水疱,损伤部位呈紫黑色,周围组织 水肿,痛苦明显,肢体活动受限,约 7 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感觉和功能完 全丧失,创面愈合慢;2~3 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常留下 瘢痕与功能障碍。最严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冻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