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宫腔液细胞外囊泡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讨论进展(全文)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穿透、植入从而促进 胚胎着床、发育的能力。种植期子宫内膜的特征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 物一直以来都是讨论热点,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缺乏公认的预 测临床妊娠的标志物。已有讨论显示,抽吸宫腔液对胚胎种植过程没有负 面影响,宫腔液检查可作为无创检测的一种手段;同时宫腔液中含有细胞 外囊泡,细胞外囊泡中 miRNA 、蛋白质、DNA 及脂质在卵泡发育成熟、 胚胎发育及着床等生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来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容受性 标志物并作为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宫腔液细胞外囊泡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 的讨论进展进行综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 50 万对夫妇因不孕影响他们的社会生 活和精神状态[1]。成功的妊娠需要经历配子发生、受精、着床和胚胎发 育等过程。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 ER)是胚胎着床 的必要条件,子宫内膜仅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内具有容受性,这段时间 称为种植窗(windows of implantation,WOI )。在正常月经周期的女 性中,WOI 通常为月经周期的第 19~21 日[2 ]。在着床过程中,子宫内 膜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及胚胎与母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胚胎着床成功[3 ]。Craciunas 等[4 ] 一项纳入 163 项讨论的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子宫内 膜厚度及形态、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 ERA)、宫腔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以及宫腔镜下腺体 开和血管发育等指标均与临床妊娠相关,其中,一些现代分子学标志物 有望用于评估 ER,但仍处于讨论阶段。近年来基因组学检测寻找 ER 标志 物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例如 ERA 通过活检将子宫内膜分为三个阶 段:容受前期、容受期和容受后期[5 ],并根据检测结果提供了个体化移 植时期选择,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Ruiz-Alonso 等[6]讨论显示 25.9% 的反复着床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 WOI 发生 改变,通过个性化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结局;但在首次胚胎移植中常规行 ERA 并不改善妊娠结局[7]。同时,因为需要子宫内膜活检的有创性操作, 胚胎移植只能在下一个周期进行,从而限制了 ERA 的临床应用。基于对无创检测方法的寻求,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