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肠道菌群在结直肠肿瘤外科中的讨论进展(全文)摘要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涉及多种机制,如慢性炎症、 免疫调节、膳食成分代谢及基因毒素产生导致的 DNA 损伤等。近年 来讨论发现结直肠肿瘤外科操作如术前肠道准备、消化道重建等会扰 乱正常肠道菌群构成,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可引发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 影响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因此,深化了解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外科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机制可为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提供新策略和理论 依据。许多外科操作和肿瘤放化疗都可能改变肠道微生物构成,产生局部或 全身作用,影响疾病进程和治疗结果。随着宏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 快速进展,人们在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讨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 文将综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发生进展、 肠道菌群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讨论进展。一、肠道菌群与 CRC 的发生进展肠道菌群可影响 CRC 的易感性。致癌物质苏铁素在无菌大鼠体内不会 诱导 CRC 的发生,需经肠道细菌来源的糖苷酶介导才能发挥致癌作 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讨论表明肠道菌群变化是 CRC 发生进展中不 可或缺的因素。对 616 名接受结肠镜检者的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 现,梭形杆菌属、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的丰度随着 CRC 恶性程度不断 升高[1]。与正常组织相比,脆弱杆菌、大肠杆菌、核梭状杆菌、粪 肠球菌、卟琳单胞菌、消化链球菌等在 CRC 组织中丰度显著升高。肠 道菌群对 CRC 发生进展的影响涉及多种机制,如慢性炎症、免疫调节、 膳食成分代谢及基因毒素导致的 DNA 损伤等。1.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 CRC 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炎症性肠病患 者进展为 CRC 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可改变肠 道内稳态,促进慢性炎症和肠道肿瘤进展。具核梭状杆菌是 CRC 组织 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可通过 FadA 黏附素与上皮细胞上的 E-黏蛋白 结合激活WNT 信号通路,促进 CRC 生长和炎症反应。具核梭杆菌还 可选择性趋化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血管生 成,并显著抑制CD8+T 细胞活性,产生有利于 CRC 发生进展的促炎 微环境[2]。讨论表明梭形杆菌属在 CRC 中高度富集,可以促进炎 性细胞因子 IL-6、IL-8、IL-12、IL-1P 及 TNF- a 的表达,其丰度与局 部炎症显著正相关[3]。与具核梭状杆菌类似,肠毒素脆弱类杆菌也 可促进 CRC 发生进展,它产生的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