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意趣教学,构建绿色课堂”课题讨论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如何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为此,我校开展了“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学生和谐进展”讨论,力图通过扬弃、超越和突破传统教学认识论框架,从更高层次一一生命的层次,重构课堂教学,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和谐进展。让学生感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激发生命的灵动与激情,培育创新精神、参加意识、探究意识,促进全面进展。进一步延展我校以“创新”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校的内涵进展。“实施意趣教学,构建绿色课堂”是学校“绿色课堂”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我们作为高段语文课题组,讨论的重点在“意”。即根据高段语文课堂的特点,通过实验、讨论,追寻艺术化的教学境界。尝试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二、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意”即诗意、意境等,喻指一种美的高雅的境界。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是学生心灵舒展、个性张扬、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应是学生建构、生产新知的肥田沃土,应成为师生“诗意的栖居地”。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它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制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其主旨就是使语文教学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层次。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审美天性出发,以小学生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境交融互渗为表现,引领学生自由对话,实现自我,探究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诗意化,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地栖居。三、讨论的内容(一)讨论目标(1)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特性、风格,不断探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探究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建设性地丰富“诗意语文”的内蕴,促进师生的共同进展。(2)在对诗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