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调式》教学设计(1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五声调式》教学设计 我所教授的《五声调式》是中专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使用教材为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周复三编著的《音乐基础理论教程》。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针对音乐理论方面有初级基础的中专生,本着使学生掌握五声调式的音乐理论知识、体验民族调式音乐特点的理念,根据培育学生勇于尝试、自主探究能力的原则,大胆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评与他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我纠正,解决问题。避开了传统教学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状态,力求实现主动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的能力目标。 二、课标解读: 通过对五声调式的音乐欣赏分析和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对于五声调式的辨识、鉴赏、分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趣味,增进对于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 教材分析: (一)本课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五声调式》是音乐专业乐理通用教材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周复三编著的《音乐基础理论教程》中第七章五声性(民族)调式的第一节。五声性调式是我国数千年来广为流传的民族珍宝,本课五声调式是民族调式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常用的调式之一,学习讨论五声调 式,对于讨论民族调式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二)根据本教材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上努力做到学生、老师、音乐、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在学生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后,教给学生鉴赏音乐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五声调式的风格特征,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后对民族调式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理性的理解。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确立重点为:1、 欣赏与认知五声调式音乐。2、 学习五声调式基础理论,区分五声调式的种类,体味五声调式的风格及与西洋大小调式的区别,理解其艺术特色。确定难点为:1、 提高对五声调式的辨识能力。2、 分析谱例或音乐,提高对民族调式的鉴赏能力。 四、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 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