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3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摘要:《巴黎圣母院》是 19 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作家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它以 15 世纪路易十一王朝为背景,以雄伟雄壮的巴黎圣母院为舞台,以卑贱地下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叙述了一个悲惨而动人的感情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吉普赛女孩爱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和他收养的义子加西莫多。爱丝美拉达作为“美”代表,不仅外表漂亮可爱,而且内心善良性格淳朴;加西莫多则是外表丑陋内心单纯善良,有恩必报;克洛德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是自私卑鄙丑恶的内心,三个人形成了鲜亮的对比。除此之外,诗人、剧作家格兰古瓦个性胆小,但对朋友关怀有加;乞丐王国的人们团结友爱,同情弱者。社会地位地下的底层人民的身上有着美好的品质,与社会上层的贵族、宗教统治者们形成了鲜亮的对比。雨果把爱丝美拉达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放在阴暗恐怖的中世纪的社会背景里,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光辉灿烂温暖宜人。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见容于黑暗的专制社会,终于被国王、宗教、法律、军队所组成的反动统治势力迫害吞噬了。读者因此而激起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十分强烈吗?这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1)。一、 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以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 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妄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失败后痛下杀手。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被克洛德从小收养,视他为父,认清其丑恶的内心之后将他推下钟楼,最后为爱丝美拉达舍身。乞丐王国在得知爱丝美拉达被审判、囚禁之后自发地进行救助的活动。小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中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恶,反映了雨果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思想。作品评击了封建王朝宗教势力迫害和残杀善良无辜人民的卑劣罪行,颂扬了饱受摧残下层人民内心善良、对同伴友爱团结、舍己为人,抵抗贵族和宗教的欺压的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二、人物形象分析(一)加西莫多与爱丝美拉达和克洛德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表丑陋,“眼皮翘起,呈现出血红的颜色,长着血盆大口,额头皱得像我们脚上穿的帝国骑兵式的靴子……他本人就是世界上所有丑相的组合体。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