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想他》艺术歌曲的分析(4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一些进步音乐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反映了那时代追求进步思想的要求。赵元任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这首歌曲留传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仍旧是声乐表演舞台上的保留佳作。本文从声乐表演的角度对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和对艺术歌曲分析,以求对该作品的声乐表演歌唱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教我如何不想他》 艺术歌曲 创作时代背景 声乐表演 一、艺术歌曲作品的分析 (一)歌词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其歌词本身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白话体诗歌。诗中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热烈的恋情,并暗示这种恋情是任何阻力压抑不住的,就连赵元任自己也说:“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他’可以是男的‘他’,也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这是因为歌词是诗人刘半农当年在英国伦敦时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1] 诗共分四节,每一节代表一个季节。第一节中有三句,前两句皆为写景,最后一句以及每节的最后一句,均是点出人的心情:“教我如何不想他”。景色都和心情相联系,景中寓情,见景生情,所以,第三句和第三分句点题的语句一出,便觉画龙点睛之妙,但该句又不与前几句保持字面上的逻辑关系,所以,全词像一张写意画,勾勾点点,看似粗淡却意趣盎然。 第一节写云和风,而且都以“微微的”来形容。第三句写头发在微风吹动下轻轻飘动。这种景象使任何人都会联想到一种心情、一种萌发的爱情、一种期待之中的幸福感。我们称作“爱之萌”。 第二节是夏的美景。我们见到的不是酷热和蚊虫,而是大自然中的和谐,是月光和海洋的恋爱和沟通,所以夜是静谧的,是银色的,又是甘美的。我们称之为“爱之甘”。 第三节的景色从大自然的宽阔镜头缩到自己的园内和屋檐下,鱼儿在水底游,落花在水面流。鱼和水、花和水都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主人一抬头又看见了双飞燕在呢喃交语,于是产生了更迫切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们称此节为“爱之切”。 第四节由美的、协和的画面突然转换为冬日的一幅冷酷的图景:椿树、冷风、野火、暮色,似乎暗喻这一对恋人不平坦的遭遇,但看到晚霞以后唱出比前段情绪更为高涨的第三句。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离别和阻拦、冷潮和压制对于真诚的爱情来说,就像是风对于火,它吹灭了一堆小的,但点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