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学设计(1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必修 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 4 章第 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的一节实验课。本实验通过探究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是在初中《科学》中“根对水分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是前面所学“细胞的分子组成——水”知识点进一步的深化,也与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内容存在着联系,它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基础。同时,本实验是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强化渗透作用的原理,也是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实验探究课。“提倡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还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使学生能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引导学生能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做出“假设和预期”、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并且通过实验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除拥有初中《科学》中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一定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例,例如:腌制咸菜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其条件,缺乏理性认识。另外,与平常的理论课想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三、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操作与观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2) 通过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 方法与能力1)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过程,并归纳表达的自主学习方式,培育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猎取信息、分析处理及表达信息的能力;2) 通过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体验科学讨论的一般方法和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