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导学案(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比例尺》导学案 主备人:黄炳坤 审核人:数学教研组自学内容:比例尺。练习八自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能够运用比例知识的能力;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自学重难点:灵活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两个已知求第三个。学法指导:通过自我动手测量,画一画,使自己应用比例知识。自学准备: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平面图(老师之前准备)。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1 厘米=( )毫米 1 分米=( )厘米 1 米=( )分米 1 千米=( )米2.20 米=( )厘米 80 千米=( )厘米 30 厘米=( )分米 60 毫米=( )厘米3.在黑板上画出 1 米的线段,学生试着在纸上画出相同的长度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二、学习探究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不够画怎么办?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得到缩小,为了表达清楚,写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小结: (1)学习例 1。(书上 49 页的例 1)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注意单位)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 的最简单整数比。(2)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 49 页的“做一做”。老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1)教学例 2。(书上 50 面的例题)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解法一: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解法二:解设实际距离是 X 厘米 = (2)巩固练习。 做第 52 页上的“做一做”第 1 题。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千米。(3)教学例 3。 学校要建一个长 80 米,宽 60 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我们先来求长的图上距离。长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设为什么? 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 然后让学生求 X 的值,并说出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