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互联网时代打造文化金融(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据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讯:2025 年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一年多来,互联网巨头们在金融业里四面出击,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互联网金融热潮。面对来势凶狠的互联网金融新浪潮,信任传统的金融企业应当是百味杂陈。 其实,在我国,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已经算是比较晚的了。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已经对传媒业、图书出版业、图书零售业、唱片业、百货零售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行业中的相当部分的传统业态如实体书店、唱片业、实体百货店因此遭致重创,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IT 技术和互联网对于工商业的这种颠覆性重塑,使得我国各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反思本企业已有产品、产业价值链、商业生态,并开始主动转型,应对互联网对自身所在行业的冲击。海尔张瑞敏提出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互联网化转型的战略思路,目标是将原来的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中国房地产业标杆企业万科在 2025 年底 2025 年初频繁走访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小米,谋划在大互联时代万科的战略转型。 我们认为,金融企业应当充分吸收上述行业的经验教训,应当实行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与此相应,金融企业在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将互联网基因和金融业基因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融合性金融文化,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基业长青。 金融业说到根本,是一个对金融风险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行业。因此,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风险防控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业基因,审慎是其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基石。上期杂志中笔者在《培育代代相传的金融文化基因》一文中重点介绍的美国富国银行,之所以能在2025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逆势进展,就是在举世滔滔的唯利是图迷梦中坚持住了商业银行的本分,坚持了风险防控机制和审慎原则,最终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商业银行。 在坚守和强化金融业行业文化基因的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应当将互联网基因嫁接到金融文化中,使之成为融合性金融文化,发挥融合文化的优势。在互联网基因中,开放与信息透明化、以用户为中心、平等、互动与分享、跨界进展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正是凭借着这些文化基因,阿里巴巴由电子商务平台跨界进入到了金融行业:诚信通、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基金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在上世纪 60 年代的名句在 21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