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艺术风格比较讨论 内容摘要:分析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形成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进行比较讨论,提出多种类型的融合、交叉是中国声乐艺术未来进展方向的观点。 关键词:民族唱法歌唱风格艺术特征 一、引言 在世界音乐进展中,中国声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演唱、教学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根据其艺术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等。分析各种类型的形成及特点,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各种唱法的融合、交叉,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进展并使其在世界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声乐艺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中国歌坛上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也包括戏剧、曲艺舞台上的戏曲唱法与曲艺唱法。即凡具有中国风格、运用中国语言与音乐语汇表达中国人情感的歌唱方法通称为中国声乐艺术。中国的民族音乐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财宝,包括传统声乐理论、教学方法、演唱技艺和文献资料等等。20 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洲传统唱法(美声)在中国的传播,各音乐艺术院校借鉴外来的优秀教学法,培育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歌唱人才,建立了新的歌唱体系。 中国声乐艺术进展史上曾出现几次的纷争。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就产生了激烈的“土、洋”之争。学西洋唱法的人认为民族唱法“不科学”,“直着嗓子喊”;搞民族声乐的人则认为洋唱法是“打摆子,含橄榄,洋腔洋调听不懂”。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由于流行音乐的涌入才告一段落。改革开放之后,频繁的对外文化沟通,电视机、录音机等音响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引起青年人的“共鸣”,流行音乐充斥大街小巷,在坚决取缔“黄色音乐,靡靡之音”无疾而终之后,只得“加以正确引导”而让其存在。其后,音乐界又展开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争论。歌坛内部分人认为:“流行歌曲是狂喊乱叫,不能登大雅之堂,根本不能叫唱。”而歌星们则认为:“只要有群众喜爱就是好的,你思想跟不上趟。”这种对峙的局面维持了一个时期,流行音乐一度占领了大半音乐阵地。直到90 年代,在极力扶持严肃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的政府行为下,三者才得以平衡。近年来,音乐界大胆创新,使不同唱法携起手来、相互合作,体现了歌坛的民主气氛和包容性。笔者认为:各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