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1/83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2/83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3/83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4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当代文学史绪 论一、当代文学的分期以 1949 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第一阶段:1949 年—1966 年史称“十七年文学”。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的方针和政策。有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异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五四传统依旧存在,形成潜在的对抗。·第二阶段:1966 年—1976 年史称“文革文学”。虽然和十七年文学有相似的地方,但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阴谋文化”的渗透,对十七年文学的彻底否定使文革文学呈现出“文化专制”“极端政治化”的特征。·第三阶段:1976 年—1989 年史称“新时期文学”。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第四阶段:90 年代至今。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宏大叙事向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主旋律、消费型、纯文学三分天下。二、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1942 年 5 月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讲话,这就是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在 40 多年的时间里,当代文学的总方向在提法上发生过一些变化。1949年 7 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展社会生产力。为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1962 年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以社论的方式,明确提出文艺“为最宽阔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口号。此后不久,林彪、江青等却把它诬为“修正主义文艺纲领”而诛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仔细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补救“文艺为政治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第四次文代会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在 1980 年 1 月 26 日的社论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这个新的提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