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2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一、 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 原始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② 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③ 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④ 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⑤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⑥ 教育还没与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 古代学校的萌芽 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 社会生产日益进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②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育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③ 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的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 “成均”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夏商的教育① 夏代的教育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机构中的六卿政务官 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实行教育职能的场所:序、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育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教育内容另一重要方面是宗教教育;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之在奴隶社会初期,国家已把教育事务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司徒负责管理教化,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有国都的学校也有地方的学校,开始有了等级层次,教育为政治服务,突出表现在教育目的要培育奴隶主贵族的武士,教育内容重视军事训练;② 商代的教育 商代有成熟的文字可作为教育手段;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商代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二、西周的教育① 西周的社会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② 西周的学校制度: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1、国学 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强调德行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 2、乡学 西周“乡学”是根据当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