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双减”政策下作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究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可持续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提出如下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猎取知识、进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老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究过程性评价和进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班主任二、细化要求,确保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1.作业的布置与实施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配置要有梯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进展水平为依据,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团队自主编写作业,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重在合作体验的项目性作业;鼓舞音乐、美术、体育及科技等学科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制造力。学校、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提倡家长科学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但不得要求学生家长自行打印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 QQ 群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非实践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老师布置的作业。2.作业的批改和讲评(1)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老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批改采纳 A、B、C、D 等级制,及时、逐词、逐句、逐题批改作业,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育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2)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该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同时仔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