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1页
1/6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2页
2/6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_第3页
3/6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切:人体大致有 28 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围。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进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澹;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不渴、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澹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 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 针 1 支,湿贴于神阙穴,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唇色红、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 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 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服庆大霉素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 次见效,1-3 次治愈。C、消化不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参苓白术散(加减),沙蒿子加溶媒,6542 针,湿贴神阙穴。服益生菌和参苓白术颗粒(健脾颗粒)。7 天 1 疗程。D、小儿秋季腹泻:初期不可直接止泻,如脱水可补液,治疗期间节食,忌母乳、奶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改食面汤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