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37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中药鉴定学 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进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 是鉴定和讨论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讨论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讨论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a. 一药多源(贯众 6 科 35 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讨论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进展史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书名成书年代作者主要特征载药种类《诗经》植物药约 50 种《山海经》百余种《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365 种,上、中、下三品排列《新修本草》唐李勣、苏敬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850 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1746 种《神农本草经集注》 梁陶弘景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730 种《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自立分类系统,按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1892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