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剪力墙布置及模型调整方法的探讨1、剪力墙的基本概念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柱,能承担各类 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 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 用。剪力墙截面特点是墙肢长度远大于厚度,自身平面内具有很大的刚度和 承载力,平面外刚度和承载力都相对较小,墙肢属于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 件。同时在剪力墙结构中,墙是一个平面构件,它除了承受沿其平面作用的 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竖向压力;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 作,其受水平力作用时似一底部嵌固于基础上的悬臂深梁。在地震作用或风 载下剪力墙除须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 的延性、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2、结构布置应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 向布置,在满足位移限值的情况下尽量少布墙。剪力墙应设置成“L”、“T”、“U”、“工”、“十”形,尽量不要设“一”形墙。在竖向布置上剪力 墙应贯穿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2.1 结构中间部位布置剪力墙的原则为楼面梁布置所设置的剪力墙。由于纯剪力墙结构多被运用于住宅建 筑,建筑专业为满足使用功能需要而对结构梁布置有诸多限制。结构人员 在拿到建筑图时应首先考虑梁布置,应避开主次梁关系过于复杂情况的出 现。假如主次梁关系过于复杂,次梁级数太多,就可能出现因为一级主梁 破坏而使结构相关联区域丧失使用功能,是结构设计概念所不许的,应在 此原则下布置因设置楼面梁所需的剪力墙。恒荷载较大处以及楼(电)梯处所设置的剪力墙。由于楼面开洞及楼 梯构件的影响,楼(电)梯间处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同时楼梯间也是地震 等情况下建筑物唯一的逃生通道,因此在楼(电)梯间四周能布置剪力墙 的地方应全布置上剪力墙,既可以作为薄弱环节的加强,也可以形成筒 体,为结构提供竖向刚度。结构中间部位布置剪力墙时在遵循上述两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尽 量的少布墙,这主要是对为楼面梁布置所设置的剪力墙而言,中部布置剪 力墙过多,结构抗扭转刚度相对较小,第一振型下的扭转周期就相对较 大,不利于周期比的调整。中间部位剪力墙的布置是结构布置的关键,要 做到数量少和位置均匀两点,最主要的就是从梁布置方案出发,分析出最 合理的梁布置方案,也就得出了最合理的中部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