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摘要 现代化的经济社会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作为支撑,而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必将成为进展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有力保障。实现水利现代化需要更新观念,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实现水管理现代化。关键词水利现代化 管理 可持续进展一、要辩证地认识治水问题水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生存进展不可分离,水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水就谈不上生态。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既可以成为水利,又可以形成水害。治水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能、水运开发等,而且相互联系。同样是河道的水流,导引好了可以发电、灌溉、供水、航运,为人民造福;而暴雨洪水,则往往淹没土地房屋、夺走生命财产,成为水患。清洁的水源可以供人类饮用,并可作为溶剂和化工原料,但是利用后的污废水又会污染环境,带来病害。人类应努力改造自然,利用好“水”这种自然资源;又要顺应自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损害水环境,使水资源枯竭,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因此在治水过程中要辩证的认识问题,与时俱进,分析与推断各种治水措施的得失。对水利事业进展的综合性战略讨论,可以统筹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问题,讨论如何使除害与兴利、防洪与抗旱、开源与节流、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服务。二、我国治水过程中出现的得失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事业进展迅速,不仅成为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经过防洪除涝治理以及大力兴修灌溉供水工程,结合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抗御普通常遇水旱灾害的侵袭,耕地灌溉率从15%提高到40%,城市和工业用水量达到1400亿m3。有效供水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水利与生态环境密切关系认识不足,对所实行的干预自然的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得不够,不少地方过量取水,造成河湖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加剧洪水威胁;只灌不排,导致土地盐渍化;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还有废污水大量排放和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水体污染等等。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进一步进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对水环境与社会进展关系这一战略讨论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更清楚地看到在人口急剧增加,经济迅速进展状况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