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_第1页
1/102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_第2页
2/102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_第3页
3/102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 的重新审视 提要:“宫市”有使,始于杨国忠,但外臣执掌内廷采购事宜,并非始自宫市使设置之时。内廷采购选任杨国忠主知,具有个人因素和体制变化的双重意义。商品经济的进展,加大了内廷对市场的需求量。政府供给系统中市场采购比重逐渐增加,原有供送系统在人员和经费方面已不能满足宫内的即时需要,这正是“宫市”置使、权限扩增、人选趋重的主要原因。在宦官势力持续膨胀的过程中,“宫市”积弊成蠹。在面对市场的政府行为及其运作中,非经济因素对市场经济干扰具有顽固性及持久性,宫市”为害,仅仅是一个侧面和一个时段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唐宫市内廷供送制 “宫市”一词始于唐朝,专指内廷日常所需派专人主持,到京城市场上直接采购。德宗朝,因负责采买的宦官肆意压价、强取豪夺,严重扰乱市场,屡受抨击。但“宫市”源于何时、起于何职及其间变化,没有详细记载,后人着述时往往以讹传讹。近年有涉论“宫市”文章数篇,[1]但仍有未解之事。今人在梳理内诸司使时,都未涉及“宫市使”。有史载顺宗即位罢“宫市”。那么,“宫市”是否结束于顺宗,“宫市”的出现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宫市”为弊甚深是否可以只用简单的人为因素来解释?是否可以从更深刻的体制方面的因素考虑呢?由于“宫市”不仅仅是一般的采购行为,而是关系到政府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内廷供送制是如何过渡到供送与采购并举、采购份额逐渐加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澄清有关的基本史实。[1]近年专门讨论“宫市”的论文有:龚昭民《唐代的“宫市”》,《中学历史教学》1987 年第 1 期;张艳云《唐代“宫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 年第 3 期;元峻《宫市的另一种含义——读两唐书偶记》,《平准学刊》4,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岳纯之《唐代宫市略说》,《文献》1992 年第 1 期;李东《唐代“宫市”之补正》,《安徽史学》1986年第 3 期。略举其要:唐长孺《唐代内诸司使及其演变》,《山居存稿》收,中华书局,1989年;唐长孺:《唐代的内诸司使》,《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5、6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1984 年;贾艳红《试谈唐中后期的内诸司使》,《齐鲁学刊》1997 年第 4 期;杜文玉《唐代内诸司使考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 3 期。赵雨乐《唐代内诸司使的构造》,《东洋史讨论》第 50 期第 4 卷,1992 年;论者涉及到的内诸司使有三十多种,但未见“内中市买使”和“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