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开卷)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 120 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5 页,第Ⅱ卷为第 6 页至第 8 页。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A. 文字记载B. 考古发现C. 专家推测D. 民间传说2.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3.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他们都是为了( )A. 削弱诸侯王势力B. 加强思想控制C. 消除匈奴威胁D. 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 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 )A. 纸上谈兵B. 破釜沉舟C. 闻鸡起舞D. 草木皆兵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A. 唐蕃和亲B. 中外交往C. 北人南迁D. 边界贸易6. 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 农业生产的发展B. 海外贸易的兴盛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民族文化的交融7. 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 )A. 背景B. 措施C. 作用D. 目 的8. “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9. 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他们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A. 自强求富B. 民主共和C. 实业救国D. 近代化探索10.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 1935 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北伐的胜利进军C.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D.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11. 刘伯承回忆...